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【守望相助一家亲】团结村里话团结

2023-08-15 06:53:14

来源: 正北方网—《内蒙古日报》

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团结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3公里处,是由汉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满族、锡伯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。

多年来,团结村各族群众在生产中互帮互助,生活中互相关爱,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和美篇章。

走进村里的库伦喜丰收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院,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化肥搬运装车,前来买化肥的群众络绎不绝。


【资料图】

回族村民马国民是村里的脱贫户,过去生活困难时,他常要攒钱、借钱到镇上买种子、化肥。“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,不但方便,还比市场价便宜,手头没现钱时,还能赊账,再也不用担心误了农时。”马国民乐呵呵地说道。

据了解,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,主要从事农资销售、农机租赁及田间技术指导等业务。多年来,该合作社让利于民,以低于市场价格向村民出售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农资,定期开展免费的技术培训,降低了广大农户的生产成本,有效支持了当地农业发展。面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农户,合作社常以赊购、赠送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。

合作社负责人蒋晶萍是土生土长的团结村人,在她眼中,村里各族群众尽管文化传统、风俗习惯有差异,但大家互相尊重、互相帮助,相处十分融洽。蒋晶萍说:“我是汉族,但我小时候特别盼望回族邻居过开斋节,他们会给我们送好吃的油香,最多的一次,家里收到了好多油香,我高兴了很久。团结村滋养我长大,给乡亲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,回报家乡,一直是我的心愿,今后我将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
油香是蒋晶萍儿时最鲜活的记忆,也是回族人家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种食物。

65岁的回族村民杨绣青介绍,每逢开斋节,村里的回族群众都要炸油香,除了自家吃以外,还要走家串户,将油香赠送给邻里乡亲品尝,表示庆贺和问候。如果邻里间发生误会,一方在节日做好油香,登门送上,对方接受,即表示双方解开误会、重归于好,因此油香也成了团结、友谊、幸福的象征。

杨绣青老人将油香装在盘子里向记者展示,“今年我们做了许多油香送给亲友和邻居,我们也收到了奶豆腐等回礼,各族同胞能与我们共同庆祝开斋节,我觉得特别幸福。”杨绣青脸上露出笑容。

美味的油香成为团结村民族团结的纽带,各族群众一起庆祝开斋节,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,为这个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意义。而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,将团结村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。

2007年,团结村探索发展养殖产业,建立了养牛小区,回族村民韩玉霞第一个搬了进来。初期,小区的设施还不完善,距离小区一千多米的水井需要人工开关闸,韩玉霞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,每天早6点、晚5点风雨无阻,无偿服务多年,保障了小区各族群众的用水需求。

提起这些年的付出,韩玉霞笑着摆摆手,“这点小事不算什么。早些年,用铲车压青贮饲料的技术还没普及,需要用铡草机压,再人工踩实、打包成捆,工作量巨大,都是邻里乡亲互相帮衬才能完成。只有互帮互助、共同发展,大伙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。”韩玉霞说道。

蒙古族村民包花说:“平时有什么事儿,韩大姐从来都二话不说,立马跑过来帮忙。韩大姐养牛遇到困难时,我们也会提供帮助,十多年来,我们相互关心、互相帮助,相处得比亲姐妹还要亲。”

包花和丈夫金都楞有着近二十年的养殖经验,韩玉霞养牛初期,他们上门为她提供技术辅导;包花家急需运送活牛,韩玉霞连夜托人叫来铲车;韩玉霞的儿子举办婚礼,能歌善舞的包花倾力助阵……在团结村,像韩玉霞和包花这样互相关心、互相扶持的团结故事早已成为家常便饭。

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曹贵金说:“我们村各族群众相处得很融洽,通过相互学习、相互交流、产业带动,现在已经形成了南山以养殖业为主,北山以种植业为主,种养殖共同发展、共同致富的发展格局。如今我们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了,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.2万元。”(记者月英薛一群鲍庆生韩玲玲莫日根毕力格李佳雨)

链接:

★库伦旗优化工作举措,压实工作责任,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,推进“石榴籽·凝心·铸魂·携手·圆梦·强基”五项行动。

★库伦旗委讲师团每年开展专题培训、讲座100场次以上,实现《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》宣讲全覆盖。

★建成“石榴籽”广场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长廊,开通“团结奋斗”号公交车,持续打造各校园“民族团结林”“薪火路”等主题景观。

★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提出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等举措,加快追补医疗、教育等民生短板,全旗各族群众幸福感满意感有效提升。

★2021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。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